寻桥黄岩

 75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03 05:03:46

天光渐隐。薄薄的暮色在西江河水面上漫起。符艺楠淳厚领我走上五洞桥。走到桥中间时,他立住,手掌抚过一根斑驳的覆莲望柱。

五洞桥横跨于西江之上,桥身五孔升沉,如苍龙卧波。此桥伊始是在北宋元祐六年(1091年),由知事张孝友主握成就,故别名“孝友桥”。其后受西江水流冲击而倾圮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年),假寓在县城西街的赵宋后裔赵伯澐集资重建,命名五洞桥。此桥其后也屡经修缮。清雍正初年,五洞桥崩塌。其后,黄岩明因寺僧东说念主世月头陀受交付认真想象,召集工东说念主施工,于雍正四年(1726年)建成。柱墩造型独到,是五孔梁式石桥,跨度25米。

符淳厚走在五洞桥上,西江河水静静流淌。桥面上的石板,已被大宗路东说念主的鞋底磨得很光滑,符淳厚指着那些磨损的印迹,向我论说那漫长岁月里桥上往来东说念主的印章。千百年来,这桥上的每一块青石、每一说念拱券,齐已嵌入进黄岩东说念主脚底板的挂牵。

算起来,符淳厚从1988年启动,也曾在黄岩博物馆当了25年馆长。那么长本事千里迷于古物,他险些是把我方也嵌进了黄岩的历史之中。

一砖一瓦,一碑一桥

符淳厚对于黄岩这座城市的怜爱,大概要缘故于其父亲的经验。1946年的黄岩中学,少年攥着学米的袋子站在校门口,粮价一日三涨,连学米也交不起了,十六岁的父亲只好辍学,去西部的乡村小学当又名西宾。在漏风的校舍里,父亲的一条薄被竟然被小悄悄走了。父亲贫困,东说念主生的第一笔工资还莫得拿到,竟然就蚀本了一条被子,只好哭着回家去。第二天,两个学生寻到家里来,说是被子拿追思了。这是如何回事呢?蓝本下深夜,那小偷背了一条被子在街上走,被南乡三五支队巡逻的东说念主看到,觉其行迹可疑。哪有东说念主深夜不睡,背着被子在路上走的呢?一斟酌,果然,小偷说是从东济小学偷的。被子追追思了,父亲又且归教书了。符淳厚于今还保留着父亲的一张1950年5月的委任状,清江小学校长任命书,上头还剖析盖着县长大印。

父亲从清江到温州,又从温州回到黄岩,一世在文教与乡野间跋涉,终末病故在文化馆长的任上。符艺楠是“接角”到了文化馆,尔后一世也莫得离开文博。

他谨记,十六七岁时,随从父亲在各式地点跑,评话场、文化馆、藏书楼,这座城市的角边际落,齐熟稔得很。1988年,符淳厚接任黄岩博物馆馆长职务。灵石寺塔的经卷、孔庙的残碑、方山双塔的碎瓦,在他手里,少许点拼回旧日的原形。挂牵最深的是,1987年灵石寺塔维修,出土文物500余件,其中国度罕见文物154件,一级文物73件。灵石寺塔,是钱俶发动的一系列修建佛塔工程之一。北宋本事的金银舍利盒、戏曲东说念主物砖、白描手绘《十王经》等等,齐在此次维修中一下子冒出来。好多文物莫得搬追思,在灵石中学暂寄,有三尊泥塑佛像,不知说念如何搬运,或许一不防卫碰坏了。这泥塑的文物,固然不重,关联词稍有转机就容易碰碎或断裂。符淳厚发明了“柔性垂直运载”的顺次,说得浅易少许,即是用绳索绑住,用肩膀挑,这用的是巧劲,终于安全妥善地将三尊佛像得胜搬运安置。

神不知,鬼不觉,一砖一瓦,一碑一桥,大宗的时光从指缝间荏苒。符淳厚从年青到退休,不错说,一个东说念主与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,就这么被牢牢结合在所有。

历史上的五洞桥

一座桥,即是一段历史

此时,微风拂过。五洞桥石缝间几茎野草随风簌簌,仿佛在推测打算桥的年轮。这座桥新生之时,商船连绵不休往来桥下,收支口岸,运载瓷碗、明矾、木料、盐货。20世纪30年代,黄岩出现人力车,为了让人力车通行,东说念主们在桥面中间升沉处用沥灰筑了梁,两说念梁与人力车两轮间距同宽,可供人力车落魄。1959年,黄岩有位女社员叫徐招英,发明了双犁田用具,被评为宇宙分娩妙手,农业部的指挥要去西厢的公社拜访她。其时候这五洞桥不可通车,关联词到徐招英所在的大队又惟有这一条路,要否则要绕远路。为了让小轿车通行,当地组织了突击队,连夜在桥面上筑土,填平了升沉的石阶,第二天小轿车牢固通过。这桩旧事,以前过问填土通行的突击队队长牺牲,他女儿亲口告诉符淳厚此事——你看,对于一座城市的历史,一丝一滴,就这么流淌进符淳厚的挂牵里、血液里、形体里。

一座桥,承载的即是城市历史——很长的岁月里,东说念主们名称此桥叫“孝友桥”。自如前,这一带叫“孝友乡”。隔邻还有一个小学,叫“孝友小学”。符淳厚说,东说念主们一直莫得健忘一千多年前始建此桥的张孝友,一个东说念主作念少许功德,不错穿越时光,被几百年、上千年之后的东说念主们惦念着,这是多好的事情。桥西的这条桥上街,因桥而兴,城西的东说念主南来北往,晚上城门一关,赶不上进城的贩夫走卒便在这桥头落脚。酒旗、药幌、竹木行的吆喝,在暮色里千里千里入睡,又在黎明喧闹起来。1931年,此地农民起事,不平涨得比桥下的浪还凶的盐税,东说念主们曾举着火炬冲向桥上街。其后的五洞桥,还见证过种种城市的变化,日月牙异,五彩纷呈。一座千里默的五洞桥,到底还承载着世间的烟尘,水流东去,云卷云舒。

黄岩这座城市,何处曾有一条河,何处曾有一座桥,何处有几幢老屋子,老街上住着哪些东说念主,他们的后辈齐是谁。符淳厚的挂牵,就像一册字典,大开的一页页齐写着黄岩这座城市的光阴。现时他退休了,他的念念法是要见机,不要给各人添乱,最佳即是尽己所能地作念少许边角余料的事情。他这么说,天然是谦善之辞。他最近在作念的事情——编一册《黄岩区域石构桥梁概览》。说浅易少许,即是到黄岩的各个边际去寻桥。“黄岩有1240座桥……有桥名,有所在地,有所跨溪流的记录,除此以外,好多桥未有记录……我到处去走,也即是作念这件事。”

现时的五洞桥

为城市留存一些挂牵

符淳厚的寻桥条记本里夹着一张闾阎图,他的寻桥装备里还有砍刀和无东说念主机。闾阎图里有好多地名,今天也曾隐藏。循着地点志的一言半辞,带着砍刀,劈开阻碍,在荒草莽径里查找石桥的萍踪,是符淳厚的寻桥浮浅。有一趟,为寻地名“牛栏岙”,他沿洋溪水走了三十里,终于在五尖山脚撞见一座半塌的拱桥。石缝里生着蕨类,桥墩上“庆元三年”的刻痕,被苔藓遮得只剩一抹。

客岁春,符淳厚在屿头乡寻到一座“奏凯桥”。1972年的社员们砍山木、记工分,硬是在半山峰的溪坑上架起单孔石拱。如今桥畔荒草没膝,以前参与建桥的老匠东说念主,只剩一位九旬老阿婆记稳当时场景。最让符淳厚感触的是鉴洋湖的“新桥”。县志查无此名,无东说念主机盘旋半天,只拍到一座石桥,写的却是“万善桥”。这是一座清代成就、三孔石梁墩桥。万善桥到底是不是这座新桥呢?符淳厚心里没底。他逐户打门寻访,终末竟然问出个悲喜错杂的故事——相传开桥那日,一支送殡的戎行与一支迎新娘的花轿戎行狭路再会。本来呢,让新娘的花轿先走,亦然东说念主之常情。这位新娘却主动让行,先东说念主为大,一火者先行。其后,“万善桥”的名号无东说念主谨记,反倒是一句“新娘走过的桥”,让“新桥”成了村民口耳相承的印章。

也有东说念主问,在这个赶快发展的期间,又有几东说念主确切柔和那些独处的古桥?可在符淳厚看来,即便这算是闲余的话题,而我方去作念了,也并非条目什么吟唱。一座城市,终究是处在不休的变迁之中,咱们所作念的,仅仅为它留存一些挂牵终结。这么一念念,寻桥之事,如故有那么少许真理。在符淳厚看来,也算是退休生计的一个乐趣吧。

薄暮,符淳厚在五洞桥上走了两个来回,把每一处历史印迹齐细细地讲给我听。桥上街的灯火也曾亮起。一群年青东说念主在小街穿行,又为五洞桥拍摄相片,蓝本他们是大学生,要为五洞桥创作一批漫画文创。凑巧际遇符淳厚在论说古桥的故事,便也聚过来,听得饶有真理。

暮色四合,五洞桥在西江河上的灯影里更显千里稳与静谧。细看桥上,东说念主们南来北往,与千百年前的行东说念主的身影重迭起来。那南来北往的身影,在漫长的本事里销毁,而依然有一些身影,定格成桥上的征象。